我們都知識彿教傳統講經的方法,一開始就把經中對世間實相的分析,照本宣科的說出來:「苦呀!空呀!無常呀!」,不錯,這些都是佛陀所說的法印,但在今說法佈教時,要應用善巧方便。佛教為什麼說苦?是為了要人追求快樂的。苦是人間的現實,但非我們的目的。佛教的目的是要脫苦,尋求快樂。說到空,天也空,地也空,四大皆空……讓大家很害怕,覺得什麼都沒有了。其實「空」是建設「有」的,只是一般人不了解。空有空的內容,在空的裡面才能擁有宇宙的一切,不空的話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真「空」生妙「有」。我們先有「妙有」才能入「空」,先建設現實「有」的世界,從「有」的真實中,方能體驗「空」的智慧。 支那內學院的學者批評中國佛教喜歡講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,不符合「苦、寂、滅、道」之旨,可是光說苦寂滅道,如何建設人間佛教?星雲大師所講,則基本上是順著中國佛教的精神,而又不違三法印。但卻能轉空苦之佛教違快樂希望的佛教。故其攝機之廣,非太虛印順所能及。 由後者來觀察星雲大師,常以「佛教現代化」來概括他的建設人間佛教運動。這個詞語,代表了他對佛教改革的總體方向。若說人間佛教一詞仍屬借用別家品牌,則佛教現代化,便可說是佛光山的商標。 這個詞,比人間佛教更容易懂,也更能獲得社會的支持。因為整個社會正在進行現代化轉型,佛教的現代化,無論它是在精神或方法上,都能得到正當性,都具有「改革者的正義」。而且,星雲大師在各個領域中的改革,例如宣教方式、寺廟建築、事業經營、財務管理、組織行政……等,都可以擁有一個可以統一辨識的指標。他之所以比太虛大師更能給到認同,掌握了時代的脈動,無疑為一大因素。 換句話說,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確實不只是世俗化、辦辦文化慈善、搞搞政治,它是帶動佛教整體走上現代化道路,而與社會之現代化相呼應相聯結的新佛教運動,是真正「在人間的佛教」。 |
1
| 2 | 3
| 4 | 5
| 6 | 7 | 8
| 附註
回人間道場